close

 

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-中草用藥安全  

生地黃 Rehmanniae Radix et Rhizoma 

 

生地黃圖片出處:藥活營養師網站 

 

別名
生地黃,為玄參科植物地黃<註一>


來源:

本品係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植物地黃
Rehmanni alutinosa
(Gaertner)Libosch.


生長地點:

分布中國大陸華中、華北等地。<註一>


主要成份:

懷慶地黃根含水蘇糖(Stachyose),毛蕊草糖(Verbascose),根莖含梓醇(Catalpol),桃葉珊瑚苷(Aucubin),地黃苷丙(Rehmanniosidec)<註一>


使用部位:

乾燥根及根莖。<註一>


藥材辨識:

表黃紅色,具半圓形之結節,有芽痕,有縱皺紋和橫長之皮孔,斷面肉質,淡黃白色,形成層環紋明顯,於放大鏡下可見皮層與韌皮部處散有黃紅色小點(分泌細胞)。乾生地-不規則扁圓錐形短塊,外表灰或灰褐色,縱橫皺縮,質柔軟,斷面黑色,帶黏性。<註一>


飲片性狀:

表面鳥黑發亮,週邊黑色,質滋潤而柔軟,捏之易相黏連。<註五>

鮮地黃呈紡鎚形或條狀,外皮薄,表面淺紅黃色,具彎曲的縱皺紋、芽痕、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。肉質,易折斷,切面淡黃白色,可見橘紅色油點,中部有放射狀紋理。氣微,味微甜,微苦。生地黃為不規則類圓形厚片,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,有光澤,油潤黏性,中間隱現菊花心紋理。周邊灰黑色或棕灰色,皺縮。質柔軟,堅實,氣特異,味微甜、微苦。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厚片,表面烏黑發亮,質滋潤而柔軟,易黏連。味甜,或微有酒氣。生地炭為不規則塊片,表面焦黑色,質輕鬆鼓脹,外皮焦脆,中心部呈棕黑色並有蜂窩狀裂隙。有焦苦味。熟地炭為不規則塊片,表面焦黑色而光亮,質脆,味甜,微苦澀。<註六
>


性味:

味甘、微苦,性寒。<註一>


品質鑑別:

以個大身圓、皮細、體軟、斷面有油光,味甜為佳。<註五>


功用:
鮮生地-清火涼血,止吐衄,療溫病,用作解熱藥。乾生地-補真陰,涼血熱,用作滋養強壯藥。鮮生地-溫病傷寒,虛勞骨蒸,咳嗽唾血,消渴,衄血,婦人崩中及產後血上薄心,悶絕傷身,胎動下血,胎不落,墮墮踠折,瘀血,便秘。乾生地-血虛發熱,消渴,虛勞吐血,鼻衄,胞漏下血,便秘。

  1.止血:動物實驗證明,生地的提取物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,可見中醫在止血方劑內應用生地勢有根據的。

  2.強心、利尿:對衰弱的心臟,其強心作用較明顯,主要作用於心肌由於有強心、利尿作用,故有助於解熱。

  3.降血糖:能抑制實驗性高血糖,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。<註一>

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、滋養藥。用於:1.濕熱、溫熱病、高熱、口渴、陰虛內熱、咽喉腫痛。 2.血熱引起的出血尿血、痔血崩中下血等各種出血。<註五
>


貯藏:

鮮地黃易爛,不能久藏,須貯於陰涼處,或冷藏櫃中,或埋於砂中,台灣市場品無鮮地黃。<註五>

毒性:

胃虛食少、脾虛有濕者慎服。<註九>

常用處方:

甘露飲、百合固金湯()



註一:新編中藥大辭典上、中、下-新文豐出版公司

註二:中華藥典第五版,行政院衛生署編印
註三:中藥概論講義,生藥實驗室
註四:臨床方劑藥理與應用,劉崇喜,泓京出版社
註五:中藥炮製學,張賢哲、蔡貴花,中國醫學院印行
註六:中藥炮制學,葉定江,張世臣,中醫藥學高級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